标题: 十年沉浮,谁在权益基金的长跑中胜出?
正文:
“早知道当初就该选万家基金!”老张盯着手机上的基金收益图,懊悔地拍了下大腿。
三年前,他把积蓄分别投进了三家公募基金,如今一家勉强回本,一家亏损近20%,而万家基金的收益却翻了一倍多。
这不是老张一个人的困惑。
2025年上半年刚过,国泰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《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》揭晓,公募基金的业绩分化令人咋舌——有的基金三年亏掉三成,而有的却在十年间让投资者的钱翻了1.5倍。
上半年黑马频出,中小基金逆袭
今年上半年,A股市场震荡上行,170家公募机构的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6.08%,看似平淡,但内部差距却大得惊人。
中航基金以23.01%的收益率领跑,红土创新、恒越、永赢等机构紧随其后,收益均超20%。
相比之下,一些老牌大型基金的表现反而平平,甚至跑输市场平均水平。
“中小基金船小好调头,策略更灵活。”某券商分析师指出,“比如中航基金,去年就提前布局了AI和机器人赛道,今年刚好踩中风口。”
十年长跑,谁是真王者?
如果把时间拉长到十年,市场风格轮动、牛熊交替的考验下,真正的“长跑健将”才浮出水面。
万家基金以151.15%的十年收益率高居榜首,大成、红塔红土、交银施罗德等机构也实现翻倍增长。
这些基金大多在消费、科技、医药等长期赛道深耕,即便经历市场暴跌,也能凭借选股能力和风控体系稳步回升。
然而,并非所有基金都能穿越周期。
东方、东海、浙商证券资管等11家机构的权益类基金,十年收益竟为负数,最差的亏损超过60%。
“有些基金风格过于激进,牛市时冲得很猛,但熊市一来就扛不住。”一位资深基民感叹。
近三年寒冬:仅23家基金赚钱
如果说十年维度考验的是耐力,那近三年则更像一场残酷的压力测试。
2022年7月至今,A股经历了美联储加息、地缘冲突、经济转型等多重冲击,156家公募机构中,仅有23家的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。
华润元大以34.65%的收益率意外夺冠,金元顺安、国金等中小基金也表现亮眼。
而另一边,广发、中欧等传统豪强却亏损超20%,外资机构贝莱德更是跌去32.29%。
“这三年市场风格切换太快,押错赛道的基金很容易被‘埋’。”某私募基金经理坦言。
固收类基金:稳稳的幸福?
相比权益类基金的“过山车”行情,固收类产品显得波澜不惊。
近十年,70家可统计的公募机构中,仅2家出现亏损,光大保德信以74.8%的收益领跑,易方达、天弘等“固收大厂”也稳居前列。
“权益基金像越野赛,刺激但风险大;固收基金更像马拉松,慢一点,但更稳。”一位银行理财经理这样比喻。
尾声:投资没有“躺赢”
市场永远在变,没有常胜将军。
十年前风光无限的基金,可能三年后黯然失色;今年默默无闻的产品,或许明年就成为黑马。
对投资者来说,与其追逐短期排名,不如找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“长跑者”。
毕竟,老张的教训就摆在眼前——投资,真的不能只看一时涨跌。
怎么办理加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