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我去医院看病,结果被一波操作秀得头晕目眩。你说现在这挂号缴费的流程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医生就问了句“挂什么科”,然后让我对着摄像头一扫脸,不到十秒钟,一切都搞定了。单子出来一看,该有的信息一个不差,我自己都觉得神奇。这速度快得跟抢红包似的,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。我心里直嘀咕,这到底是科技太牛还是我太落伍?不少网友也调侃:“别说你懵圈,我连手机扫码点餐都还时常手忙脚乱呢。”
其实仔细想想,这些年我们身边的变化可真不是一点半点。从以前排长队等人工服务,到现在刷脸、扫码、远程自助……有时候真的会怀疑,是不是只有年轻人才玩得转这些新鲜玩意儿?单位经常布置一些必须用APP完成的小任务,不懂还不能不做。有一次我实在弄不明白,只好求助隔壁小王,人家三下五除二就帮我搞定。我嘴上道谢,心里却挺不是滋味,总觉得老麻烦别人,有点不好意思。
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打工族,也没啥高深学历,更没有IT背景,每天就是按部就班地干活。突然要面对这么多高科技产品,说不上害怕,但多少有些无力感。不光是医院,现在银行、电信营业厅、甚至超市买菜,都恨不得全靠机器和手机解决问题。有网友留言说:“本来以为退休后能轻松一点,现在倒好,每天最怕接到‘线上学习’‘数字化考核’通知。”大家都是苦中作乐,可谁又能逃开这大潮流呢?
当然啦,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确实不可否认,以前办个手续动辄半小时起步,如今几分钟全套走完,效率提升肉眼可见。但话又说回来,对于我们这些对电子产品不算熟悉的人来说,这种进步未免也太激进了一点。有时候连自己的名字年龄都不用报,就靠系统自动识别,全程冷冰冰的机器感,让人感觉少了那么一点温度。
难怪有人会吐槽,“现在出门如果忘带手机,比忘带钱包还慌张。”习惯成自然,我们慢慢适应着新规则,却总觉得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有些东西再也回不到从前那种踏实与安心。我身边的不少朋友私下抱怨:既然社会要求人人数字化,那是不是该给不会的人留条退路?比如保留窗口人工服务,比如组织更多线下培训,而不是一刀切把所有流程搬到网上去。
所以啊,我一直在琢磨,到底是时代抛弃了我们这些“旧人”,还是我们自己主动放弃学习和成长?毕竟技术每天更新换代,如果固步自封,很容易被甩在后面。但现实情况摆在那里,上班时间紧张,下班只想歇口气,再加上心理压力,说学新技能谈何容易!
其实这个问题可能困扰着很多同龄朋友吧,你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窘境?是不是偶尔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软件操作卡壳而郁闷半天?未来社会到底应该怎样平衡效率与包容,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科技红利,而不是成为它的牺牲品——这事儿值得每个人思考,不管你今年二十岁还是五十岁。
#热点观察家#
怎么办理加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