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铛——”一声清亮铜锣声响彻大同古城墙下,一群系着红领巾的“双语小使者”跃入游客视野。他们手指太平楼,中英文切换自如:“It'sThePeaceTower!中文叫‘太平楼’。”清脆的童声激起满场欢笑与掌声。近日,大同市平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化身“历史文化直播间”,50余名“童声话古城”小讲解员经过4天特训后惊艳亮相,让历史文物在萌态演绎中“活”了起来。
“三方聚力”激活古城文脉
大同,这座沉淀了千年历史的古城,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从气势恢宏的云冈石窟,到古朴厚重的华严寺;从雄伟壮阔的古城墙,到别具匠心的太平楼,每一处景点都是历史的见证,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。此次“童声话古城”小小讲解员活动,为大同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青少年用稚嫩却真诚的声音,向世界讲述大同的故事,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与魅力。
展开剩余69%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是共青团 “伙伴计划”示范项目的生动实践。该项目由团大同市平城区委、区少工委策划,平城区力行青年志愿者协会执行,吸引了来自天津师范大学、山西医科大学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返乡学子参与。
返乡大学生主动请缨,活跃在 “童声话古城”活动现场,协助老师维护秩序,耐心纠正孩子们站姿与手势的细节。他们还化身“小老师”,一对一检查青少年讲解员的背诵内容,悉心指导、纠正发音。山西传媒学院的赵博雅道出心声:“青年与家乡是双向奔赴。只要家乡召唤,我们随时集结。”
该项目构建起“高校学子+志愿导师+少年讲解员”三位一体培养网络,不仅为1900余名青少年提供文化浸润式社区陪伴,更探索出“文化活、参与广、成长实”的青春赋能新范式。
“闭环特训”锻造少年使者
“童声话古城”活动面向9至16岁中小学生公开招募,经严格遴选组成双语讲解团。学员们经历4天32课时的“魔鬼训练”——专业老师传授讲解技巧、强化口语表达,大学生志愿者全程陪练,通过“每日签到、点评、改进”闭环打磨实力。
结业后,学员以太平楼为固定点位,按排班表轮岗服务,节假日高峰期启用 “错峰+补位”机制,实现常态化双语讲解,真正做到“培训一批、上岗一批、成熟一批”,为全省青少年文化志愿服务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大同样板”。这种传帮带式的辅导,不仅有效提升了青少年讲解员的实践能力,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、展示才华的实践平台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家乡、传承文化的种子,成为大同古城全方位的“代言人”,为游客呈现一个更加立体、多元的古城形象。
截至目前,小小讲解员在五一、十一、春节及暑期等重要旅游节点,累计参与人次已达240余人次。“双语小使者”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讲解服务工作中,累计服务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超过12000余人次。
在服务过程中,他们凭借清脆的童声、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讲述,向游客展现大同古城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,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交口称赞。来自丹麦的游客聆听讲解后,难掩激动之情连赞:“Great!”来自河北唐山的游客王女士感慨道:“小朋友讲得特别好,条理清晰、声情并茂,把古城的故事讲得鲜活生动,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,值得大力推广。”
“童声涟漪”滋养文化自信
“双向赋能”是双赢的密码。无论是服务社区还是推动文化传承,都需要互相学习、共同成长。此次活动不仅为社区带来了专业的文化讲解服务,更在无形中弥补了社区青少年群体日常陪伴的缺失。对社区而言,这群充满活力的青少年,是社区宝贵的财富和未来的希望。他们提供的不仅是专业的文化讲解服务,更为社区注入了蓬勃的朝气、创新的活力及宝贵的情感陪伴。
“孩子影响孩子、孩子带动家庭”的创新模式,让文脉传承扎根童心。家长纷纷反馈:“孩子不仅学到知识,更练就了表达力与自信心。”
“文化传承要‘活’在当下,服务要‘暖’到心里。专业素养是提供优质服务、赢得尊重的基石。‘学—练—改’的闭环培训,不仅教会了青少年讲解技巧,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、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。”力行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,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,深挖多元文化,增强创新传播;聚焦民生,搭建社区互动桥梁,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。让青少年成为连接社区记忆与未来的纽带,让居民在文化活动中感受到被关注、被服务,真正实现“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”与“服务社区发展”的双重目标。
发布于:北京市怎么办理加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